铸造起重机智能化:推动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在钢铁行业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力推进智能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铸造起重机作为炼钢企业的核心设备,其智能化发展对于冶金行业实现高质量转型意义非凡。本文深入剖析铸造起重机智能化应具备的六大关键功能,探讨其中的难题与挑战,为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一、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意义
随着钢铁行业智能化需求的持续攀升,宝钢、鞍钢、首钢等众多钢企纷纷将建设智慧钢厂列为发展目标。铸造起重机作为吊运液态熔融金属的关键装备,是炼钢工艺的重要一环。实现其智能化转型,不仅能改善工人恶劣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还能提升设备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增强多部门工艺协同能力,优化炼钢流程,进而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是智慧钢厂建设的关键前提。
二、智能化功能解析
(一)远程集控:高效协同的保障
远程集控是铸造起重机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远程操作室内的操作台,操作人员可远程操控多台起重机。在起重机自动运行过程中,遇到需手动介入的环节,PLC会向远程集控系统发出请求。系统根据任务池安排相应操作台处理任务,完成后自动模块继续运行。这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工干预时间。未来,借助视觉识别和任务调度技术,将进一步提升司机远程操作效率,确保车间生产高效、安全运行。
(二)自动运行:智能化的核心
自动运行是铸造起重机智能化的核心,涵盖自动巡航、自动挂钩和自动坐包三大关键模块。自动巡航依靠行车三维定位、智能防摇、防碰撞等技术,按最优路径运行到指定位置。自动挂钩难度较大,需实现起重机各机构联动,并精确确认吊钩与耳轴的相对位置。自动坐包与自动挂钩技术要求相似,难点在于吊钩与钢包耳轴脱离后的确认及反馈。实现高精度三维空间精准定位是降低人员干预、实现一键式自动巡航的关键,但目前部分设备无法提供准确的三维定位信息,这是智能化改造面临的一大挑战。
(三)智能感知:突破难题的钥匙
智能感知借助摄像头、麦克风等硬件设备,结合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将物理世界信号转化为数字信息,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在铸造起重机智能化中,可利用机器视觉解决自动脱挂钩识别和设备三维空间定位难题。炼钢厂环境恶劣,2D视觉难以满足需求,3D视觉技术凭借无线探测技术更适应多粉尘环境。后续研究重点在于优化算法,提高脱挂钩识别成功率,融合优化硬件与软件,提升位置识别精度。
(四)智能监测:安全运行的护盾
铸造起重机存在多种“病态”影响因素,如金属结构变形、设备磨损、电控设备故障、安全防护装置失灵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利用物联网技术,深入研究设备健康状态“病态”机理,通过监测数据处理获得综合评价方法,是保障起重机安全运行的关键,也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五)人机交互:提升体验的关键
起重机司机操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提高安全性和使用效率,增加语音交互功能十分必要。司机可通过语音下达指令,完成常规任务,紧急情况下语音报警能及时提醒司机,避免事故发生。因此,语音交互功能的研究对提升起重机智能化水平至关重要。
(六)数字孪生:精准管理的利器
数字孪生技术将物理产品数字化,通过仿真模型参数评估产品功能和性能。应用于铸造起重机,有助于实时把控设备状态,精准分析物理特征,指导设备全寿命周期的运行维护。未来,建立铸造起重机数字孪生模型,结合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监测数据与模型同步映射,将为设备管理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三、结语
铸造起重机智能化关键技术的研究,是推动我国冶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攻克远程集控、自动运行、智能感知、智能监测、人机交互和数字孪生等方面的难题,将为智慧钢厂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助力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