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抓渣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改造

自动抓渣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改造

一、系统核心架构

  1. 机上系统改造
    • 包含PLC控制模块(协调变频器、传感器动作)、精确定位系统(格雷母线/编码器)、称重模块(实时监测抓斗负载)和防摇算法模块(通过速度补偿消除抓斗摆动)。
    • 新增深挖功能传感器,通过支持绳动态调整抓斗下探深度,提升抓渣量稳定性。
  2. 通信系统升级
    • 采用光纤+无线AP双通道传输,实现机上PLC与地面系统的实时数据交互,传输延迟控制在50ms以内,满足自动控制需求。
    • 视频监控信号通过独立光纤传输,确保高清画面实时回传至地面操作台。
  3. 地面操作系统整合
    • 开发HMI人机界面集成三维动态模型,实时显示大车/小车坐标、抓斗状态及设备故障代码。
    • 设置三种操作模式:全自动巡航抓渣、半自动远程操控(应急使用)、手动模式(故障冗余)。

二、关键技术突破点

  1. 多机构协同控制算法
    通过PID闭环控制实现提升机构与开闭斗机构的力矩平衡,避免钢丝绳过载断裂。实验数据显示改造后钢丝绳寿命延长40%。
  2. 水下作业定位优化
    在旋流井场景中,采用绝对值编码器+激光测距仪复合定位技术,定位精度达±5cm,解决水下视线遮挡问题。
  3. 智能抓取策略
    基于历史抓渣数据训练AI模型,自动识别渣池分布热点区域,单次作业效率提升25%。

三、实施路径与成本控制

  1. 分阶段改造方案
    • 第一阶段:加装传感器(称重/位置/视觉)和通信模块,保留原手动系统作为冗余。
    • 第二阶段:部署PLC控制柜,进行防摇算法烧录与定位系统校准。
    • 第三阶段:地面中控室建设与多系统联调测试。
  2. 成本优化策略
    • 利用既有行车钢结构(节约60%设备成本),重点投资控制系统(占总改造成本55%-70%)。
    • 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后期功能扩展(如渣量统计、能耗分析)。

四、改造效益分析

  1. 生产效率提升
    某钢厂改造案例显示,抓渣作业周期从人工操作的15分钟/次缩短至8分钟/次,年处理能力增加12万吨。
  2. 安全与人力成本下降
    实现高危环境无人化操作,减少80%的现场作业人员,年事故率降低95%。
  3. 经济效益测算
    单台设备改造成本约120-200万元,投资回收期约1.5年(按年节约人工成本80万+设备维护费降低40万计算)。

五、行业应用前景

当前冶金行业年改造需求超200台套,技术已延伸至垃圾处理、矿山选矿等领域。随着5G+边缘计算技术的应用,未来将向多机协同作业、数字孪生运维等方向升级。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400-086-9590

139-0380-6159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kf#qzw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

添加专属客服
一对一为您答疑解惑
起重机企业微信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