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门座式起重机上的应用研究

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门座式起重机上的应用研究

引言

门座式起重机作为港口、码头及大型仓储物流的核心设备,其作业效率和安全性直接影响生产流程的稳定性。随着智能化、无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门座式起重机中的应用已成为提升设备性能的关键方向。本文结合技术原理与实际案例,探讨自动化控制技术在门座式起重机中的创新应用。


一、关键技术与实现路径

1. PLC与变频调速系统集成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过逻辑运算和实时数据处理,实现对起升、变幅、旋转等机构的精准控制。例如,天津港焦炭码头采用PLC系统结合变频器,动态调整电机转速,优化能量消耗。变频调速技术通过改变电源频率实现无级调速,显著提升作业平顺性,降低机械冲击。

2. 多源传感器网络与数据采集

在门座式起重机的关键部位(如吊具、大臂、轨道)部署传感器,实时采集位置、载荷、振动等数据。例如,差分GPS或超宽带(UWB)技术可实现厘米级定位,结合姿态传感器构建泊位级设备状态模型,为防碰撞和路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动态称重系统通过电量采集与传感器融合,提升装卸作业的计量精度。

3. 协同作业与智能调度

自动化码头中,门座式起重机需与智能导引车(IGV)、码头管理系统(TOS)协同作业。通过OCR识别技术自动匹配集装箱箱号,结合虚拟箱管理逻辑,实现装卸船动作的自动化衔接。例如,系统通过五个预设位置(船侧、IGV前/后/中间箱、两轨间)动态调整抓放箱策略,减少人工干预。

4. 人机交互与远程监控

触摸屏和可视化界面集成操作参数、故障诊断及实时监控功能,操作员可直观调整作业模式。远程监控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设备状态数据,支持故障预警和远程维护,降低停机时间。


二、应用案例与效果验证

案例1:天津港焦炭码头泊位级控制系统

通过部署一维/二维坐标系和厘米级定位技术,实现多台门机的协同作业。系统累计处理历史数据后,筛选最优作业模式,使散杂货装卸效率提升20%,同时减少碰撞事故率。

案例2:自动化码头IGV协同装卸

在青岛港某自动化码头,门座式起重机通过TOS系统接收装卸指令,结合球机视觉识别和PLC控制,实现集装箱自动抓放。异常状态(如位置冲突、箱型错误)触发自动解锁或调整机制,装卸效率提高35%。


三、挑战与未来方向

当前挑战

  • 复杂工况适应性:恶劣天气、非标货物对传感器精度和算法鲁棒性提出更高要求。
  • 系统集成成本:多技术融合(如PLC、变频器、物联网)需平衡初期投入与长期收益。

发展趋势

  1. 智能化升级:引入AI算法优化作业路径,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实现虚拟调试。
  2. 绿色节能:能量回馈装置与变频技术结合,降低能耗20%以上。
  3. 无人化扩展:5G远程操控与自动驾驶技术深度融合,推动港口全流程无人化。

四、结论

自动化控制技术通过数据驱动、协同优化和智能决策,显著提升了门座式起重机的作业效率与安全性。未来,随着技术迭代与跨领域融合,门座式起重机将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演进,成为智慧港口建设的核心支撑。

相关新闻

联系我们

400-086-9590

139-0380-6159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kf#qzww.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咨询

添加专属客服
一对一为您答疑解惑
起重机企业微信
立即扫码添加我吧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